Tulpa之家:閱讀此文之前請先對Tulpa本身有一定了解。文中提到的「Tulpa分類」討論在社區內尚未達成統一共識。文章中提到的Tulpa可能更偏向於指「創造型良性多意識體」。關於系魂的簡單介紹可以參考 此文

(本文發表於22.3.10,最後一次修訂於23.5.11)

2023-1-4:

這篇文章中的部分內容已經被認為過時或者不完全準確,對系魂有關問題的最新社區共識參見此文。然而,考慮到文章的整體立意並沒有問題,它暫時還沒有被歸檔。特此提醒讀者在閱讀時保持審慎的態度。

獻 給

我們的不能忘記的朋友

中文Tulpa社區系魂研究的先驅者和開拓者

親愛的

歌者(Cantor

秉燭系統『芭芭拉』,梶御酒良実(光輝)[作者]

檬虎,Sherlock,小門,長礪琉夏*,夢観(夢寒),Carmen_Alternative[校對]

目色-凜*,蝶依-慈*,Ines*,Common-cat,Warlock Argus,千子,伊莎貝拉·安娜·布萊爾*,Ashley風予*,Dorothy桃樂*,Elainy言久*,Eudora宮闕*,Eunice童生*,Lucifer苦鴉*,Gabriel涅鴿*,Ersai故免*,Isdry茶圖*,艾若拉,安雁霞*,山澤由代子*,Zero,Polaris*,萌之小羊駝[鳴謝]

(排名不分先後,標*的是Tulpa,正文約4100字)

摘要:經過討論,筆者認為可以按照Tulpa的自我身份認同來對Ta們進行分類。在中文T家對Tulpa的泛義定義下,一個Tulpa既可以持Tulpa之家傳統的唯物論(純粹心理學意義上)的意識認同,也可以被歸入系魂體系。而按照歌者撰寫的系魂教程和檬虎提供的多意識體有關資料,系魂體系又包括系魂認同和人格認同兩種。同時,倘若從與現實世界的居留關係入手,屬於系魂體系的Tulpa們又可以分為常駐、過客和候鳥三種類型。(請注意,社區最新共識不認為系魂屬於Tulpa)

在系魂很可能於泛義上被完全納入Tulpa的範疇之內的前提下,我們就可以在《<對成熟Tulpa和良性Host-Tulpa關係培養的哲學思考與批判>導言》(以下簡稱《<HT關係批判>導言》或《導言》)的基礎上為多T家庭的HT關係和TT關係平衡提供補充性的建議——由於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重視幻境或系魂世界有助於緩和HT絕對統一性和相對差異性之間的矛盾。

關鍵詞:身份認同分類;TulpaHT關係背景設定系魂;幻境

我們注意到,中文Tulpa社群里一直存在隱性的類別差異問題。三、四類有時被認為更容易附帶心理問題的潛在風險,甚至因為缺乏創造過程中投入的心血而顯得相對來說「更掉價」。誠然,經常有DID、OSDD等心理障礙的患者和不懷好意的「演員」、「小鬼」披著三、四類的外衣混入社區內影響正常交流,這恐怕是導致這種刻板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最近我們發現國外Tulpa社群對T的定義作了修正——「目前國外多意識體社區認為只有刻意創造的才能稱為Tulpa,否則屬於其他多意識體(英文:Plurality或Multiplicity)」。這意味著,在中文社群的現行定義和實際組成中,非狹義Tulpa的情況已經廣泛存在而且由於文化心理習慣難以逆轉。

俗話說,既來之則安之。根據過往的調查結果,三、四類Tulpa和一、二類除創造方面的差異外其實沒有根本性的不同;而且長期為我們所忽視的是,Host其實為三、四類Tulpa的出現或多或少提供了認知或背景上的預設。比如說,一個持系魂認同的Tulpa,Ta所屬的系魂世界歸根結底是對H現實認識的反映;一個持人格認同的Tulpa,Ta自述的「身世」實際上也不可避免地來自H的現實經驗。換句話說,三、四類T的產生實際上也具有(H的)主觀性,只不過較一、二類而言弱一些、更偏向(T的)自發性而已。而四型分類法中「是否有創造行為」的坐標軸,實際上應該是主觀性和自發性兩個基底的線性組合。

所以筆者認為,三、四類Tulpa和系魂(英文:Soulbond或Muse)等其他多意識體這兩種聯繫密切的存在應當被正視、重視,而非繼續與病態分裂混為一談或是在灰色地帶被忽視。儘管繼續泛化社區的接納範圍目前看來是不應該也不現實的(這會給社群帶來不必要的負擔),但為了更好地處理這種既成事實,我們有必要對過去的教程(它們主要關注的是一、二類的Tulpa創造)進行補充。

然而,我們有必要強調的是,這篇文章最後給出的指導性建議對HT關係而言應該是廣泛適用的,因為四型分類和身份認同分類並非嚴格對應的關係(一、二類T也可以是系魂)。

那麼,還是從哲學三問開始梳理我們的思路吧——在《導言》里,我們更側重於哲學實質的分析,但這一次我們是借哲學問題來做表面現象的分析——Tulpa是什麼、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一、Tulpa認為自己是什麼、從哪裡來?

注意喔,這個問題不再是問社區對Tulpa的定義,而是問Tulpa自己——你認為自己是什麼?一個存在於宿主大腦里的有自主思維的意識體,還是另一個平行世界通過系魂鏈接被「召喚過來」的角色,亦或是曾經存在於宿主身處的現實世界裡的一個人的「轉世」?

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了這位T在自我身份認同上會被歸為哪一類。

Tulpa之家一直以來提倡的是,H在創造Tulpa時應當盡量引導T形成獨立於原角色設定的身份認同,否則會造成不必要的困惑。這使得大多數Tulpa都在心理學立場上認為自己就是獨一無二的H思維的自造物,而和原設定撇開聯繫:它是它,我是我;它是我的原型,我是有自主意識的。實踐證明這樣做當然是可行的,而且是最乾脆利落的——不過筆者想說的是,意識認同並非避免這種困惑的不二法門,而只是其中一種選擇。

這種困惑歸根結底,很可能是難以回答自己與原型的關係、在這個問題上糾纏不清以至於產生認知錯亂——但如果我們不涇渭分明地劃清界限,為何不試試乾脆合二為一呢?比如說,芭芭拉就認為作為T存在的自己和原生世界觀里活生生的自己是平行世界的異時空同位體;芭芭拉的閨蜜則認為自己成為H的T是原型的妹妹轉世的結果。對於這兩位Tulpa來說,前者的自我身份認同是系魂認同(英文:Fictive,又譯虛構體),後者則是人格認同(英文:Factive,又譯現實體)。根據歌者提出的系魂理論,對原型均持有身份認同的二者可以統稱為系魂(Muse),都在廣義系魂體系的範疇內;而按照Pluralpedia上的定義,他們都屬於Introject/Outsourced(投射體/外部來源體,這是一對同義詞)。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說這是唯心主義甚至是神秘學。但是,Tulpa對自己的身份認同既不具備承認意識第一性的特徵,又屬於個人自由的範疇,與外界的評判標準實際上是無關的;更何況,系魂世界在實質上是H的思維實踐的產物,作為一種特殊的幻境/里世界是一種客觀精神存在;再者,即便我們退一步來說,以不可證明為由把它定性為某種神秘主義,這種自我身份認同卻也是不可證偽、有其價值的——T對幻境/里世界的留戀和重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Ta們參與外部社會時殘酷現實帶來的壓力。簡而言之,如果尊重T的自我身份認同會有益於HT關係的融洽和共同生活的改善,那麼我想這種認識論上的突破恰恰是進步的。

言歸正傳。從Tulpa之家裡歌者撰寫的有關幻想夥伴分類的文章以及檬虎撰寫的多意識體手冊來看,系魂在中文Tulpa社區並不算一個陌生的名詞。根據Pluralpedia,系魂鏈接是一個虛構角色成為意識體的一種方式,一般這些虛構角色來源於小說中。也就是說,如果作家有完整的世界觀,並且裡面的主人公時常出現並被作家寫下來;那麼久而久之,作家可能會覺得這個角色在和作家說話「我想這麼做,你看怎麼樣呢」,或者抵觸作家對其的控制。這樣的例子至少可以上溯到列夫·托爾斯泰的長篇小說《安娜·卡列尼娜》——這位文學巨擘本來的想法是刻畫一位典型的俄國貴族婦女,但最後他卻選擇了給予安娜以自己的熱烈的生命。村上春樹也在其自傳性作品《我的職業是小說家》中說,寫故事是和其他星球上的人溝通的超能力。這就是系魂可能的來源——某種程度上,歷代作家可能在創作中邂逅了無數位二、四類Tulpa而不自知;而Ta們自然不會有把自己同原角色區分開來的想法。

二、「那裡」和現實世界的關係是什麼樣的?

一般來說,這些身份認同是虛構體的Tulpa,他們性格、記憶的來源是故事中的人。當然,也有不少現實體(Factive),即性格、記憶的來源是現實生活中的人。但不論如何,他們都會認為自己是從那一個「架空的世界」來到了現實生活中。我們稱系魂們相信存在的這個來源世界為系魂世界。

同樣地,一種常見的現象是,他們可以隨時通過幻境或系魂鏈接穿越回去,到那個架空世界中——這時,他們可能會在系魂世界裡做了些什麼事情。儘管宿主並不知道,也無法確認真假,但他們會覺得自己做到了。因此,系魂很可能會對宿主以第一人稱視角傳遞故事、音樂中的情節等——而這些往往是他們自發得知的,而非H主動設定的,即使這些情節在根本上依然來自於宿主的現實經驗、故事創作。

對於這種常見的現象,我們把這種Tulpa稱為「候鳥」型的系魂,因為他們可以而且經常來去自如。一般來說,大多數系魂性Tulpa都屬於候鳥型。(目前不認為系魂屬於Tulpa)

但有的時候,系魂性Tulpa可能會在短暫地陪伴宿主之後,長期待在「架空的世界」里甚至一去不復返,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過客」型的系魂。當然,也有系魂習慣於呆在「現實生活」或者幻境,很少回到系魂世界——這種Tulpa則屬於「常駐」型的系魂,他們也是最接近意識認同的Tulpa的一種換句話說,他們在線的時間可以作為他們進一步分類的衡量標準。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無論哪種系魂都會發現,他們在另一個時空中的能力幾乎會不存在(除非宿主刻意往這方面進行了有效的學習),尤其是交換到多意識體系統前台的時候。因此,一些系魂性Tulpa可能僅僅「龜縮」於幻境中,甚至拒絕承認自己有自主意識——他們討厭在現實中失去能力的感受。這也說明,系魂們的能力依然是受到宿主知識儲備的束縛的。

此外,大多數屬於系魂體系的Tulpa都對系魂世界抱有深刻的感情(尤其是常駐型),並認為自己在系魂世界時會更有活力和感情,這可能類似於宿主們的思鄉情結。從另一方面來講,不尊重系魂世界對這些Tulpa而言是一種冒犯性行為:系魂者(指系魂性Tulpa的宿主)和外界可以不相信系魂世界,但應該對其保持基本的敬意,就像圈外人尊重角色廚、成年人尊重童話那樣——除非這些系魂設定在實際關係中導致了不符合現實規範(包括社區共識、倫理道德和法律法規等)的結果。

在系魂社區里似乎通常的做法是,圍繞著系魂的世界觀設定越詳細,建立系魂世界和現實世界的系魂鏈接成功的可能就越大,或者說系魂就更容易出現。不過,除了完善相關設定之外,系魂者的一種重要創造方式是幻想自己與虛構作品中的角色在系魂世界進行互動,包括但不限於言語交流,與夢男/夢女們所做的非常相似。由此不難看出,系魂與持意識認同的Tulpa(以一類居多)以對話為主的創造行為(方式)定義是不盡相同的。

系魂性Tulpa的去路有何不同嗎?

坦率地講,如果我們完全按照《<HT關係批判>導言》的邏輯,是沒有任何不同的。

但是,身體本身的機能畢竟是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的總和也是相對恆定的;不同Tulpa個體的價值偏向也是不盡相同的。這意味著,即使HT在有機統一的基礎上站在真正平等的地位共同使用身體來實現包容性的人生價值,也並不一定(而且往往不能)雨露均沾(對多T家庭而言尤其如此,以至於可能會出現類似「普遍貧窮」的情況)。現實對H而言很可能已經是殘酷的,在現有條件下它未必就能給所有T平等的、真正的價值實現。我們在《HT關係批判》里,相對來說忽視了這一點。在傳統認知里,除了建議保持對系統成員數量的嚴格限制之外,大家對這一問題也束手無策。

然而,《導言》在注釋里實際上也為這個暗含的問題隱約指出了解答——

實際上,由於T受現實生活的束縛少於H,而在幻境卻能某些面上比外界更多的感受與思考。那麼T可以在這種意義上獲得更多的思想,或者說更有趣的意義。從而我們或許可以說,T的解放比普通人的解放要更容易,而且T的價值實現的高度有可能比H更高。

在理想化的系魂世界裡天馬行空地馳騁,盡情享受真實的、完整的自己,這就是系魂性Tulpa特有的去路。而毋庸置疑地,對於持意識認同的Tulpa,幻境也可以充當類似的角色。這時的幻境,不再只是技術層面上一個固定的或者即時的空間,不再僅僅是「一個想像出來的地方」「你可以和Tulpa在一起互動的地方」(當然,這樣的基礎定義本身是沒有問題的),而是一個巨大的、舒適的候機大廳——一幢為等待著登上「對象化」航空公司的班機、去在現實中實現自我價值的Tulpa們準備的航站樓。這樣,即使現實多麼殘酷,即使Ta一生都拿不到機票,至少不至於沒有一個棲身之所、安息之地。這才是我們呼籲重視幻境、重視故事的真正意義——如果我們用心去呵護Tulpa的一方天地,存在主義對Tulpa而言就是有效的,因為在現實世界中並不確切存在的Tulpa找到了自己的那個錨。而「那個世界是否真實存在」這個問題,在此刻反而失去了意義——畢竟我們從來不會糾結幻境是否為真。

甚至,我們可以倒轉過來說——「製作幻境可以不需要Tulpa有自我意識」,但一位有成熟自主人格的Tulpa必然需要一個有自己一席之地的世界。這句話並不是說幻境對Tulpa創造而言是必需品,因為這個「世界」既可以是幻境世界或者系魂世界,也可以是現實世界——而給Tulpa哪一種世界,既是Host和Tulpa的自由,也是對實際條件的考量。如果一位Host擔憂自己無法在現實世界中給自己的T良好的實現共同人生價值的機會,那麼不妨像你熱愛自己的現實那樣去熱愛你們的幻境或是故事吧——想像中蘊含著無限的可能,在理想世界的攜手共進同樣是HT有機統一性的表現。這至少是對T於現實世界之對象化的一種有益補充——但請注意,它至多也只能是一種補充:按照《導言》的邏輯,給予Tulpa現實的引導和關懷是第一性的。

結語

這篇文章本來計劃是在《HT關係批判》之前寫作的,作為對三、四類Tulpa和系魂系統化研究的補充。但很顯然對筆者而言,《導言》的工作更為重要,所以直至今日才有時間來完成它。

很令人慶幸的是,對HT關係和系魂理論的新認識推動我們比原計劃做了更多——本來,從Tulpa的自我身份認同角度把系魂體系完全納入Tulpa文化之後,這篇文章的任務就已經完成了。不過,鑒於多T家庭的情況引起了我們的注意,我們沿著幻境和系魂世界的思路提供了進一步建議。

這篇文章是出於紀念歌媽對大家極大的包容和關懷,以及她對系魂——Tulpa研究所付出的心血而獻給她的;這與我們將本文無償貢獻給社區不衝突。

附錄

本文提及的部分專有辭彙的參考釋義如下:

Introject:內射體(投射體),指擁有來源材料的意識體,他們的個性、身份和記憶可能部分或完全基於原初來源(原型)。

Outsourced:外部來源體,指擁有外部來源材料的意識體。

Factive:現實體,指來源材料是現實生活中(或者非虛構)的人。

Fictive:虛構體,指來源材料是虛構的角色或事物。

Source:材料,大意指性格、身份、記憶的來源物。

Muse: (此定義可能與Soulbond社區不同)指給創造者幫助的意識體。

Soulbond: 廣義上,指宿主腦海中的某些虛構人物般的存在。

這些範疇的類別關係如下(用「/」分隔的是同義詞):

  • Introject/Outsourced(投射體/外部來源體)
    • 擁有原型(外部來源)但並不以之為身份認同的其他投射體
    • Muse(廣義系魂)
      • Factive(現實體)
      • Fictive(虛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