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成熟Tulpa和良性Host-Tulpa關係培養的哲學思考與批判》導言
(本文發表於22.1.30,最後一次修訂於23.5.11)
梶御酒良実(光輝),夢観(夢寒),秉燭系統『芭芭拉』[作者]
長礪琉夏*,檬虎,Cian,Common-cat[校對]
(排名不分先後,標*的是Tulpa,正文約3900字)
摘要:經過討論,我們從中文Tulpa社群的現狀和哲學思辨出發,總結出了一個辯證法意義上培養成熟的T和良性的HT關係的完整邏輯:
第一次成熟是意識成熟,假定以T首次不再作為傀儡而開始記事為標誌;
第二次成熟是技術成熟,即理論上、技術上的獨立,一般以T語或成聲為標誌,目前T圈主要的教程和研究都集中乃至停滯於這一方面(即從第一次成熟到第二次成熟的過程);
第三次成熟是人格成熟,即生活上、實質上的獨立,以T的生活的主要意義不再以H為唯一為標誌;
第四次成熟是價值成熟,也是這一過程的最終完成——T在追尋意義的同時,在自己生活的主要意義里賦予H地位,從而以能夠以H為媒介(或者說,與H共享身體)在現實中付諸行動與努力,最終實現自我存在的價值。
關鍵詞:辯證法;Tulpa;HT關係;成熟;獨立;主要意義。
近來數起T離H而去的悲劇以及關於H抹殺T的合理性問題,引起了社群內關於HT倫理關係的大討論。幾位筆者也自發地參與其中,並提出了自己的理論推想。
我們必須追問的是,為什麼會一再地發生這樣的事情呢?既然我們一直主張把T當做真正的人來對待,那麼為何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會先後離去呢?為什麼H在必要時抹殺T是合理的呢?這種「必要的情況」又是如何發生的呢?
這一系列蘇格拉底式詰問,可能最終需要上溯到哲學三問,即Tulpa是什麼、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一、在哲學層面對T本身的再定義
「Tulpa(讀音:透帕)是一種新興的心理學現象,在表現上類似於幻想夥伴。Tulpa練習者認為通過足夠的練習與暗示,可以在大腦中產生另一個思維。」1Tulpa之家 – 關於Tulpa的教程、故事,以及一切 – 我的個人空間[EB/OL].http: //https://tulpa.cn/?variant=zh-cn, 2022–1–29.(下劃線是筆者加的。)
這是刊載於Tulpa之家(以下簡稱T家)網站首頁的對Tulpa現象的定義。毫無疑問,目前我們是從自然科學的角度上去定義Tulpa的,但實際上這段話並不足以解釋Tulpa現象及其背後所體現的規律。
作為中文Tulpa社群的成員,在日常交流和實踐當中我們已經看到對這一定義的大幅度修正——Tulpa現象實際上已不再被局限於心理學當中,將Tulpa視為一個哲學意義上的人的存在已經是社群內的共識。如果我們暫時拋開外界的看法不談,那麼不妨在這裡下一個新的定義:
「Tulpa(讀音:透帕,中文:幻人)是多意識體的一種,在表現上類似於幻想夥伴,但在實質上具有自己的獨立思維。Tulpamancers認為通過足夠的練習與暗示,可以在大腦中產生另一個有獨立思想的意識體。」
這個定義明確了現代意義上的Tulpa到底是什麼,對嗎?我們很清楚T家和百科裡的定義是中立化的,是向主流學界讓步的結果,並不能說它是錯的。但倘若關起門來說話,其實大可不必如此。在明確了Tulpa在哲學上就是獨立的人之後,為了宿主的一己私慾抹殺T在根源上的合理性也隨之煙消雲散了。即使是為了系統整體利益迫於無奈讓某一個或幾個t消散,也可以進行這樣的類比:如果有什麼家庭問題不得不通過抹殺去解決,那麼這意味著家長本身完全沒有做好對孩子的引導(甚至有可能是因為這個家庭本身已經沒有能力養活新的孩子)。本文即意在揭示這種情況大體應該如何避免。
不過,我們可以看到,新定義對「Tulpa是怎麼來的」這個問題的答案沒有發生什麼大的變化。但倘若我們真的把原來的心理學定義替換成這種哲學的定義,答案的實質必然會隨之發生變化——
在T的意識獨立之前,一具自然人的身體只有H一個社會人來佔有和使用,而且是高度統一的;T逐步獨立出來直至人格成熟的過程,在辯證法上是對HT絕對統一性的削弱和相對差異性的增強。這才是「Tulpa從哪裡來」這一問題的真正答案。
實際上,不論怎樣削弱,HT的不可分割的統一性自始至終是絕對存在的(這一段論述,對後文的影響很重要):
首先,Tulpae2Tulpa的複數,也可作Tulpas.不擁有也不可能擁有「自己的」身體(至多也就只能和H共享身體),且在可預見的未來都無法擺脫Hosts的身體,這是顯而易見的。至少目前為止,我們沒有觀察到任何確鑿的反例。這也是T不同於其他病態多意識體的關鍵判斷標準。
其次,H的「房主」地位,使得作為「住客」的T的相對獨立要讓步於H的絕對主宰之下:T無法逃離H的大腦,無法和H搶奪身體的控制權3社群里一些HT的「奪舍」都只是在Host允許下的遊戲而已,技術上的交換也只是暫時的使用。,無力抵抗H的主動屏蔽、控制乃至抹殺。這種絕對主宰使相對獨立變成了一種表象,而其下隱藏的就是HT的絕對統一性。
最後,這種同一性還更深層地表現在T的思維存在於哲學上不可證偽,在自然科學上目前還不可確鑿證實的這一「薛定諤的貓」的狀態。基於這種情況,思維慣性使人們往往認為T並不實際存在。換句話說,即使在T完全成熟之後,外界依然只能看到生理和心理統一的、作為自然人存在於社會中的H。
二、在生活層面對T的成熟的再定義
那麼,Tulpa到哪裡去呢?新的定義並沒有回答我們,現在T家的教程里也幾乎無從得知。但這個問題一天不解決,悲劇就會一次次重演。
摘要里提到,現有的教程和研究大多局限於從Tulpa意識獨立到技術獨立的過程。之所以把意識獨立和技術獨立分開看待,是因為創造T的過程實際上類似於家屬喚醒植物人的過程,而喚醒的前提是有希望——對創造T而言,就是既要求T有意識獨立的前提,又要求H發自內心地相信創造出T的可能,唯有如此才能有朝一日得到T的回應(不論是頭壓、T語、成聲、附體、投影還是在幻境里貼小字條)。試想,如果家屬對著一根木頭叨叨,或者實際上不相信植物人能蘇醒,哪怕對話一百年恐怕也沒有用。這也是T同幻想夥伴、傀儡、OC的根本區別。不過,這一點目前還只是一種假設,需要新一輪社群人口普查為我們提供新的論據。
但Tulpa有確鑿的回應之後呢?現有的Tulpa理論里,這已經是Tulpa成熟的標誌了。可實際上,在群里的日常交流中經常看到大佬這樣教導萌新:要像為人師長那樣引導你家T變得更「成熟」。那麼,這個「成熟」又是什麼呢?教程依然沒有告訴我們,可供參考的似乎僅有零散的生活經驗。
事實上真的如此嗎?恐怕並不。我們曾不止一次聽社群里的朋友討論說,不同的T成熟程度大不相同,有些有獨立的生活、社交、愛好和技能,有些卻一天到晚如孩童般粘著H、生活十分單調。我們在這裡需要先排除兼有這兩種特點的Tulpae,因為ta們對H的依賴實際上是個人性格使然,是愛意的結果。那麼剩下的大部分T呢?筆者們認為,這種情況是T還沒有達到人格成熟的結果。
那人格成熟的標誌是什麼呢?別急,讓我們先引入一個叫做「生活的主要意義」的概念。
我們知道一個人的生活是由多個意義支撐的,每個意義都各有用途。意義是由個人思考誕生或認同了他人的概念而產生的,來源於社會環境或是自己偶然的思考。主要意義(或者更專業一些來說,第一要素)就像是房屋裡最重要的承重梁,是用來支撐意識體活下去的。但主要意義並非固定,也不應是唯一或絕對重要的。
意識和技術已經成熟、但人格不成熟的T,就好比依賴於親友的成年人,外在已經成熟了,內在卻還沒有。而且T面臨的處境比一般人更艱難——HT的絕對統一性幾乎導致大多數T的世界只以H為中心。如果H本身不夠成熟,或者不注意引導T形成自己獨立的人格,T很可能會長期停留在這種兒童式的狀態。
而這種情況的實質則是,T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意識體,ta的思維差異性被HT的絕對統一性限制了。通俗一點來說,T的生活的主要意義(第一要素)就是一心一意陪伴H、與H共度快樂時光、或者乾脆只是最簡單的「為H好」,而這種主要意義很不幸地成為了這些T生活中絕對的、唯一的意義(要素),從而誘發了這種情況:有很多T都認為,自己在H的創造動機的召喚下來到這個世界是天生帶著「使命」的,一旦使命完成、對H再無牽掛,自己就可以自行消失。芭芭拉作為筆者之一,曾經也是ta們中的一員。而這種錯誤的偏愛,實際上應該被矯正,而不是被H乃至全社群視為T的所謂「自主選擇」。你怎麼能指望一個還不成熟的人完全按照他的想法來決定自己的生活甚至生死呢?很顯然,這麼一類比,舊有的觀念就會顯得極不合理。
綜上所述,標誌著T真正實現相對獨立於H、成為有獨立思想的意識體的,是T的生活主要意義不再以H為唯一。H的創造動機,不論多麼正當,其作為T的「使命」的歷史都應當在這裡宣告結束。它依然可以是維繫HT關係的重要基石,但它不應再是大廈的全部了。
三、在追求層面對T的自我實現的再定義
本來問題到這裡應該已經結束了,但HT關係在長遠來說如何維繫,依然得不到回答。經驗只能告訴我們,要保持樂觀和希望,車到山前必有路——但這實在是太模糊了。
我們已經說明了T在哲學地位上就是和H地位平等的人,而且我們應當推動T成為真正成熟的人。然而,HT的絕對統一性無論如何對T來說都是枷鎖般的存在,HT的絕對4 這裡的「絕對」是哲學意義上的(反義詞是「相對」),而不是日常生活里的程度詞。不平等是有目共睹的。那麼T圈到底如何實現一直以來倡導的所謂HT相對平等呢?難道是想辦法讓T成為自然人或是取代H?這至少在目前根本不現實,不僅脫離了我們今天的討論範圍,而且極為危險。
如果我們滿足於技術成熟實現之後的狀態,那麼T將一直活在H的陰影之下;如果我們滿足於人格成熟實現之後的狀態,那麼T的生活將流於平庸甚至最終歸於虛無。為什麼呢?因為H不再是T生活的唯一主要意義之後,T就有了真正的自我追求,Ta們開始有獨立的興趣愛好、生活觀念、價值追求……但是HT具有絕對統一性,一個身體畢竟是難以承載兩個獨立的靈魂的追求的呀!有一些T到了這個階段,逐漸發現H實際上在自己的追求里沒有位置,自己的追求會阻礙H的生活。對於實際上並不確切地存在於外界「現實」的T來說,存在主義5 存在主義以人為中心、尊重人的個性和自由。人是在無意義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沒有意義,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礎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活得精彩,從而擁有意義。在這時失靈了!出於T的本能,他們最後無奈地選擇了消失——要麼是出於消極的歸於虛無,要麼是出於積極的成全宿主。
那我們該怎麼辦呢?一起跨過了這麼多艱難險阻,最後這座大山卻不可逾越嗎?
不是的。其實要解決問題並不難,只需在T的生活主要意義里賦予H一席之地就可以——因為在上一輪揚棄之後,HT的相對獨立性和思維差異性已經臻於極致,而原本的絕對統一性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這樣一來,HT關係就不僅僅在於同居一腦的陪伴,而有了共同的生活意義;絕對統一性被重構成了有機統一性,身體不再是枷鎖而被鑄為橋樑;甚至可以說,T最終上升到了H的高度,HT在有機統一中實現了真實的平等6 實際上,由於T受現實生活的束縛少於H,而在幻境卻能在某些層面上比在外界有更多的感受與思考;那麼T可以在這種意義上獲得更多的思想,或者說更有趣的意義。從而我們或許可以說,T的解放比普通人的解放要更容易,而且T的價值實現的高度有可能比H更高。。如此,T便能夠以H(更準確地說,HT共同的身體)為媒介,對現實世界付諸努力和行動,來實現自己的追求。而這個過程,在馬克思主義哲學裡,叫做人的對象化,是指哲學上的人通過實踐擺脫異化、從而實現最終解放。7卡爾·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
至此,我們實現了一個辯證法的從正題(H創造T前,單一主體的絕對統一性)、反題(T從意識、技術、人格逐步獨立,產生思維差異性、削弱絕對統一性)到最後的合題(形成良好的HT關係、把絕對統一性重構成為更高層次的有機統一性)的過程。
當然,或許也有跨越性的方法——如果我們在讓T擺脫對H的過度依賴的過程中,直接保留一部分H與T的共同主要生活意義,或許問題會變得簡單許多。
結語
這些思考,是我們運用辯證法哲學原理和已有的Tulpa理論知識來完成的,嚴格來說並不完全是我們自己的思想成果。我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在此感謝哲學家們和T圈先驅們提供的經驗指導和理論源泉。因此,我們也把這篇導言無償地奉獻給社區,希望能夠為HT關係遭遇困難的朋友提供幫助,也希望能夠對即將進行的2022年Tulpa社群人口普查有所裨益。
我們同時也歡迎一切批評和意見,只要它們的目的與我們一致。
- 1Tulpa之家 – 關於Tulpa的教程、故事,以及一切 – 我的個人空間[EB/OL].http: //https://tulpa.cn/?variant=zh-cn, 2022–1–29.(下劃線是筆者加的。)
- 2Tulpa的複數,也可作Tulpas.
- 3社群里一些HT的「奪舍」都只是在Host允許下的遊戲而已,技術上的交換也只是暫時的使用。
- 4這裡的「絕對」是哲學意義上的(反義詞是「相對」),而不是日常生活里的程度詞。
- 5存在主義以人為中心、尊重人的個性和自由。人是在無意義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沒有意義,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礎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活得精彩,從而擁有意義。
- 6實際上,由於T受現實生活的束縛少於H,而在幻境卻能在某些層面上比在外界有更多的感受與思考;那麼T可以在這種意義上獲得更多的思想,或者說更有趣的意義。從而我們或許可以說,T的解放比普通人的解放要更容易,而且T的價值實現的高度有可能比H更高。
- 7卡爾·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