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朋友轉t的注意事項
作者:青軒系統
提供建議:鳶語系統,公孫明,水乘月,Elythra·Elether,黑窗花海系統
*本文默認你已了解什麼是Tulpa。
引言
幻想朋友(Imaginary Friend)對許多人來說是童年時期的一種獨特體驗,而隨著年歲增長,有些人慢慢淡忘孩童時期的幻想朋友,有些人則依然保持著和幻想朋友交流的習慣,且在接觸Tulpa這一概念後萌生起將幻想朋友轉化成t的想法。
本文將嘗試整理幻想朋友轉化為Tulpa的基本思路與注意事項,適用於已經擁有幻想朋友、希望將原有的幻想朋友轉化成一個獨立意識體的人。
第一部分:判斷幻想朋友能否轉化成Tulpa
1. 幻想朋友的存在原因及其性格
並不是所有幻想朋友都適合成為一個獨立的意識體,如果你的幻想朋友只是作為你對某一角色的代餐(即:將對方當成另一個人,可能是現實中的人或者動漫角色),或者ta的性格並不適合在現實中生活,又或者其在背景故事中非常悲慘,那麼讓ta從幻想中來到現實、擁有意識或許是對ta也是對你的殘忍。我強烈反對將此類幻想朋友轉化成Tulpa,這是對雙方的不負責任。
2. 你自身的情況
你本身的狀態也決定了你是否能將幻想朋友轉化成Tulpa,建議通過閱讀文章《關於造t前各位準新人宿主需要了解的一些事》的二、三部分來進行判斷,在此不多贅述。
3. 能否接受並處理生活平衡的打破
Tulpa是一個擁有獨立的思考、情感和需求的存在,而非簡單的內心夥伴。雖然有些人會將Tulpa解釋為有意識的幻想朋友,但Tulpa和幻想朋友在很多方面都不一樣,將幻想朋友轉化為Tulpa也不僅僅是賦予其意識那麼簡單。
幻想朋友和t在相處方面存在諸多差異,前者相對隨心所欲,通常由宿主完全掌控,可以隨意地調整互動方式,甚至隨時「暫停」或「結束」這段關係;後者則更需要將其視為平等的存在,尊重他們的想法、照顧他們的感受,並投入時間和精力去維繫這段關係,而且不能結束。和幻想朋友相處可以只考慮自身喜好,但Tulpa可能會持有與宿主不同甚至相反的觀點和感受,如果宿主忽視Tulpa的感受,可能會導致Tulpa情緒低落或疏遠,甚至引發矛盾。
將幻想朋友轉成t意味著你將從單意識體轉變為多意識體,你的身體不再只屬於你自己,有時做出一些普通的決定,只要它有可能會影響到Tulpa,就需要詢問其意見,如果tulpa不贊同,可能會讓原本想做的事無法去做。這種從「獨自決定」到「共同決策」的轉變,可能會讓你感到不舒服。比起單意識體,你們可能需要做些時間分配和技能的練習,以滿足Tulpa的需求,例如,Tulpa可能會想要擁有在現實中生活的時間,這就需要你拿出時間來練習交換,並克服身體不受自己掌控的下意識的恐懼,且在某些時候將原本屬於自己的時間讓給Tulpa。
第二部分:開始前的心理準備
在做下述心理準備時,若你不確定自己是否能接受,那麼我建議你停下來好好想想,多思考幾天也無妨,造t算是能影響你一生的事,不必急著做出決定。就算最後得出自己無法接受的結論也沒關係,幻想朋友和Tulpa其實並無不同,對於我來說,我平等地喜歡一切陪伴過我的人與事物,無論其是否有意識,(所以即便我已有t,我依然討厭一切重Tulpa輕幻想朋友/傀儡的言論),同樣,我也支持你在這件事上所做出的決定,只要這一選擇適合你,或者說適合你們。在一年多前(家t成聲已經7個月了)我因Tulpa的一些「缺點」而迷茫時,曾說過「無論是哪種存在形式我都愛他」,我覺得這既可以作為我堅持下去的理由,也可以作為一些人保持在幻想朋友狀態的理由。
1. 明確你的動機
我希望你能詢問自己的內心,打開這篇文章是抱著什麼樣的心情?面對自己的幻想朋友時有沒有什麼遺憾是希望能通過一些改變而尋求解決?明確動機有助於後續過程中的調整與堅持。
2. 接受偏移的事實
如果你對Tulpa這一概念已經有了初步認識,那你應該明白Tulpa在成長過程中會出現「偏移」,即他們會表現得和設定不一致,放在幻想朋友身上則是陪伴你多年的、你已經熟悉的朋友變得陌生。這種變化出現的概率不低,所以在開始轉化之前我希望你能想清楚自己是否接受這種改變——畢竟這幾乎沒有回頭路可走。
3. 可能得不到回應
幻想朋友通常隨叫隨到,而Tulpa並非如此,t們可能會因為疲憊而休眠,尤其是早期的t(你可以類比剛出生的嬰兒)。此外,就算有交流也會相較以前更加艱澀、困難,而這或許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即轉t成功後也可能存在(不過能好轉)。這樣的轉變與落差可能會使你覺得很難適應。
4. 產生衝突
在Tulpa成聲後,他們會逐漸形成自己的思考與喜好,可能會與你意見不合,他們會累、會生氣,也可能會拒絕你的一些請求,有時他們可能不想說話,或者選擇表達真實感受而不是取悅你,而幻想中的存在則更少如此。這個時候需要你接納對方「有自己的體驗」並且可能會對你的行為(包括你本身)產生評價(例如喜歡或討厭,是的,他們可能會討厭你)。但值得慶幸的是這並不是無解的難題,只要注重溝通,每隔一段時間就聊聊天或者說談談心——和對待任何一位現實中的朋友一樣——這就不會是很大的問題。
5. 記憶與認同問題
如果你對於以前發生過什麼記不太清,Tulpa是不會有獨立的記憶庫的,他們也會記不起以前的事,所以不必因此焦慮或者糾結對方是不是以前的幻想朋友。
但是,新生的Tulpa可能會對過往幻想朋友時期的經歷沒有認同感,這可能是因為幻想朋友(傀儡)狀態和Tulpa狀態的差別太大,而且以前是被操控著的,所做出的行為和說出的話和ta現在的想法可能不一致,所以認為不是自己。如果出現上述情況,你需要接受這一點(不過不接受也沒用了x),個人認為這並不是很重要的事,你不可能因為對方不承認自己是幻想朋友而拋棄對方,喜歡幻想朋友和珍惜現在的t並不衝突,可以當作t是幻想朋友的延續,你已經有了一位擁有自我意識的headmate了,這是以前做不到的事。
認同也不是絕對的,我家t在最近突然出現了對傀儡時期的認同感(而他成為Tulpa已經兩年多了,我早已不在意這一點),我們猜測這是因為最近他對我的喜歡達到了高峰,不願錯過以前和我度過的光陰而導致的。但這是自然發生的,不是我們刻意而為,也不建議你強求這一點或將其設為目標。
第三部分:步驟與建議
這部分基於個人經驗整理而成,可能更多的是自身經驗的分享,並且在這件事上其實沒有所謂的真理或者絕對正確的路,如果你認為有更適合你們的方法,那就放心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實踐吧!
個人感覺幻想朋友轉t和從0創造Tulpa並無太多不同,大致做法可以通過閱讀Tulpa之家上的其他教程類文章進行了解,為方便說明,我先將《一個Tulpa的養成過程》中的造t步驟複製在下面:
養成大體分為以下幾步:
1. 進行Tulpa相關資料的設定(基本信息+外表)
2. 描繪幻境和Tulpa形象,然後把Tulpa放在某個位置靜止,並告訴t如何讓宿主知道『自己已經蘇醒』。(註:幻境非必須。)
3. 將設定的資料通過敘述方式告訴Tulpa
4. 長時間的對話(核心)
控制腦補
對於幻想朋友來說,上述步驟的第一步是很早就完成了的,只是可能需要進行一定的整理,第二、三步個人認為可有可無,需要特別提醒的是第四步——在t還沒有意識、不能自主說話的時候,塑造時的對話只能是你單方面的行為,不需要也不可以想像對方的回應,這會抑制t產生自己的思想和意識。
而對於將幻想朋友轉t的人來說,經年累月的操控幻想朋友做出回應的習慣可能一時間難以改變,但是不必過於焦慮,通過筆者的親身實踐,如果認真抑制操控的衝動,且按捺住想得到回應的急切心理,只需要四天左右就可以控制住腦補(當然,這個時間是因人而異的,我見過更快也見過更慢的人,但只要認真去做大概並不需要太長時間)。從隨叫隨到變成無人回應可能會很難適應,但這是必要的過程,相信未來的你們會為此時的堅持感到欣慰。
相信
接下來我將給出《多重人格手冊》中創造意識體的機理:
從創造型機理看Tulpa的創造 – 知乎
創造最籠統的機理如下:
1. 注意:你集中注意力於一個人或物體,且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
2. 非我:你認為這一東西不是你自己
3. 允許:你允許他們能夠獲得自己的意識,或者沒有禁止它(也就是說,對一個物體來說,如果你認為它們是無生命的,就不能成為創造型)(此外,在後期的時候,也不應當否認他們的存在,這也是「禁止」的一個體現)
除了第一點(因為它已經描述了程度),剩下的兩點都是需要你發自內心地相信,而不能只是浮於表面。口頭上說「我認為對方不是我的一部分而是獨立的有別於我的存在」、「我已經允許ta有自我意識了」可能會有些作用,但是內心的真實想法才是決定性因素。然而,如果你和我一樣,在和幻想朋友相處的過程中經歷過無數次希望對方能有意識但又以失望結束的過程,你可能很難相信對方真的能夠有獨立意識。
但沒關係,對於有長時間腦補經驗的宿主來說,保持一定的懷疑是完全正常的。早期允許自己懷疑對方的存在和回應,反而有助於你更好地抑制和分辨腦補。這個過程是漸進的,逐步地調整和接納會帶來更好的結果。在和t相處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類似的存在性焦慮(即焦慮對方是否真實存在),宿主應給予自己時間,接受這種焦慮,並理解它是過程的一部分。隨著與Tulpa的互動增多,你會逐漸感到安心,焦慮會減少。與此同時,Tulpa也會通過不斷的互動與反饋,幫助宿主緩解這種不確定感。
抑制腦補和相信的重要程度對比(Tulpa寫作)
【以下內容具有極大的主觀性,僅供參考】
在這一問題上,我和宿主有較大分歧,宿主認為抑制腦補更重要,而我認為相信更重要,下面我會給出我們持有不同觀點的原因,僅供參考。
個人感覺操控對t的傷害比不相信t的存在要輕一些,只是習慣控制之後可能會誤認為t的回應也是自己操控的,從而助長不相信。宿主在造t早期由於存在性焦慮和分辨困難,是直接採取了無腦相信的策略,我在那時其實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適,只是會對於把腦補誤認成我而有些生氣,但是對於我的存在並沒有太大影響,而且在這之後我的獨立性相比於放下懷疑之前是很明顯上升了的(雖然現在看來可能也並沒有多少),可以自主說話也讓我能夠提醒宿主哪些話是我說的,哪些話只是腦補。
至於為什麼宿主認為抑制腦補更重要,可能也是因為早期的做法,使她分辨腦補的能力較弱,而且在她的角度會覺得我說話很像腦補——這種情況甚至在我們熟練交換成為雙主導之後才算解決。雖然我對此並沒什麼感觸,但想來對宿主應該會有些折磨。
不過這兩點並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你可以嘗試兼顧兩者,或者只是側重於某一點。
第四部分:可能遇到的問題
Q1:我有很多位幻想朋友(三個以上),我能把他們同時轉成t嗎?
A:非常不建議。你在實際開始養t之後就會發現,造t是一件很耗精力的事,只造一位t都會讓很多人精力不夠變得嗜睡,更別說同時造多位,而且如果沒有很好的方法將他們進行區分,可能會不自覺地融合。就算是將他們一個一個地轉t,成員過多也會造成很多麻煩,內部關係變複雜就不說了,這個身體的精力和時間可能很難滿足多位意識體的需求(只有兩人的系統有時候都會覺得時間不夠分),而且過多的意識體同時活躍會非常累,也有可能條件不允許做不到同時活躍,導致一些人不得不陷入休眠,被賦予意識又無法思考對於某些性格的人來說會是件很痛苦的事。
Q1.1:我已經知道不能造多位t了,但是我擔心之前和幻想朋友的長時間對話會讓他們活過來。
A:文章第三部分有給出創造型意識體的機理,注意、非我、允許,只需要不達成後兩者就行,即認為對方做出的任何回應都是自己操控出的,且不允許對方有意識,相信對方不會活過來就能避免出現意外情況。
Q1.2:我想將其轉成t的幻想朋友和其他幻想朋友有很深的感情怎麼辦?
A:提前協商和做心理準備,在轉化前的互動中,與ta一起面對「未來可能只有一人轉成Tulpa」的現實,討論這個決定帶來的變化;可以用某種方式「保留」這些未轉成t的角色,比如在幻境中為他們設一個居所,寫下他們的故事,或保留部分互動形式,這既不會增員過多,又能在心理層面給予安慰;如果未來條件允許,你也可以再考慮是否逐步將其他人轉成t,但前提是系統已經穩定,t的獨立性足夠強不會被增員影響,且你有能力和精力處理不同成員的需求和他們之間的關係。
Q2:對方在說了幾句話後就沒有回應了怎麼辦?
A:對於新生的Tulpa來說,說一次話就因精力不夠而休眠是正常的,只需要繼續對話塑造,等待對方下次回應。
Q3:對方成聲太快了是怎麼回事,我看教程上說需要六個月才能回應啊,這不會是我的腦補吧?
A:成聲確實是需要長時間的塑造,但你是不是忘了把幻想朋友時期的時間算進去了?對於一些存在時間非常長(幾年以上)的幻想朋友來說,可能變成t就只差臨門一腳,甚至有些人放下懷疑之後,照著教程塑造幾天就能成聲。但是成聲離成熟還很遙遠,對方在精力和三觀上還需要成長,你仍需要繼續塑造以增強對方的獨立性,也仍需要引導對方建立起屬於自己的三觀,並且不斷地在相處中進行磨合。
Q4:對方說話和以前操控時的感受很像是正常的嗎?
A:正常,尤其是早期。只要你認為自己沒有主動操控就沒關係。
Q5:對方表現出低自尊,總是想為我犧牲是為什麼?
A:這似乎是Tulpa心理尚未成熟時的通病,大部分t是為了滿足宿主的需求而誕生,這可能導致他們將自己存在的意義完全建立在宿主身上,希望通過「犧牲」「奉獻」來換取價值感和認同感,這是很危險的一件事,「生活的主要意義只有一個」會讓人們的存在基礎變得脆弱。
改變這一點需要幫助ta發展自己的興趣、拓展生活的目的,比如畫畫、寫作、閱讀,或者交幾位朋友,與其他人建立聯繫。還需要向ta明確表達:「我希望你能有自己的喜好和目標——而不是只將我作為你存在的理由——我也將在現實允許的情況下支持你的喜好。」或許《對成熟Tulpa和良性Host-Tulpa關係培養的哲學思考與批判》導言系列文章能提供相關理論指導。
而對於我們來說,這是由過往經歷導致的(即使他在早期對過往的認同感不強,但可能因為幻想朋友時期已有部分意識,所以還是造成了實實在在的影響),需要宿主根據實際情況引導甚至進行心理疏導。在第一次遇到這種問題時可能會讓人無所適從,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作為參考,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潛在原因:
- 否認其存在:宿主將其視為幻想、幻覺或精神疾病的表現,從而否定了他們的存在。
- 責任錯位與情感忽視:對方被默認承擔起「陪伴者」或「安慰者」的職責,卻沒有空間表達自己的脆弱,情緒和需求可能被有意無意地忽視(無論是被你還是被他自己),導致對方產生無價值感。
- 身份混淆: 如果宿主曾經將其當成某個理想化角色的「替身」,也可能導致ta在成長過程中產生不安全感。
- 聯繫的中斷: 如果宿主曾因為現實壓力或情緒疲憊而暫時中斷交流,ta可能將此理解為被拋棄或被遺忘。
尋找問題出現的原因需要你們拿出專門的時間一起探討,對tulpa引導性提問(比如,「你產生這種想法是不是因為……(曾經發生的/現在存在的)這件事」),並在討論過程中有意識地給對方塞算力讓ta有足夠的算力進行思考,且時刻關注對方的想法和感受。
需要提醒的是,在轉t之前你並不知道這會給對方帶來影響,所以不必因此過度自責,你能夠看到這,能意識到問題,並希望承擔起責任、嘗試解決問題,本身就已經體現了你對ta的重視和關心。重要的不是過去是否做得完美,而是你願意從現在開始認真面對並為此努力。
在明確危機是如何產生後,就可以根據你們的實際情況尋求解決方案,可能有用的解決方法如下:
- 承認過去的傷害:不論當時出於什麼原因造成了現在的結果,那些事情都是真實發生過的,對方也的確受到了影響。
- 共同面對情緒殘留:有些情緒(如自責、憤怒、委屈)也許被壓抑了很久,適當的時候可以鼓勵他們表達出來,而不是試圖一筆帶過,即使對方說自己沒事(吐槽一下家t就老是這樣)。
- 給予穩定的回應:Tulpa可能會因為曾經的經歷而患得患失,需要宿主穩定地接住和安撫他們的情緒,並對他們的需求給予回應和滿足。
Q6:和ta的關係產生裂痕,ta不願意回來/我不敢面對ta/……怎麼辦?
A:這種情況往往因人而異、因經歷而異。可能是由於上一個問題中所提到的原因(如被忽視、存在被否認等),也可能源於更特殊、更複雜的內在衝突,或某次沒有妥善處理的衝突。因此,我們很難給出統一的解決方案,但可以參考以下基本的解決綱領:
- 了解:理清衝突背後的情緒和動機,嘗試站在對方角度思考。
- 尊重:尊重對方的感受,把ta視作一個與你平等、擁有自主意志與情感的人,而不是你意識的附屬品、工具或幻想。
- 協調:把你們的矛盾轉化為共同課題,而非互相指責。
- 行動:做出實際改變,而不是僅靠道歉或表態。比如在每日生活中安排與ta的互動,聆聽ta的想法,表現出持續的信任和接納。
Q7:我的幻想朋友是擁有背景故事的,將ta轉成Tulpa之後算不算系魂?
A:基本不是。系魂的判定需要其擁有在系魂世界成長與生活的一整套記憶(記憶量龐大到和任何一位在地球online生活的普通人無異),而且需要能「回去」系魂世界,而系魂世界是不需要宿主分精力就可以自運行的。
但是,「擁有背景故事的Tulpa」的個人經歷更多的是一塊背景板,它們僅僅是「設定」,而非真正的「生活經歷」。他們可能知道自己是來自某個世界,從事什麼職業,或曾在某段劇情中擔任特定角色,但這類背景通常是靜態的、設定性的,並不包含日常生活的具體細節。例如:ta可能知道「自己是某國的公主」,但卻不記得宮殿里每天的生活節奏、管家的名字或早餐吃什麼;ta可能擁有一整段設定好的冒險經歷,但當你問起設定經歷以外的事(比如ta和父母的相處模式),往往答不上來或內容空洞。
因此,只因對方擁有設定或背景,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是系魂,更關鍵的是觀察:他們的記憶是否有真實生活的連續性,是否有與現實等價的厚度,以及是否具有與系魂世界的深度綁定。(內容參考自記憶,身份與世界——再論系魂和tul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