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身份与世界——再论系魂和tulpa
By Lalpha&Pathylia,Omniverse Collective.
校对,勘误:轩轩
“Omniverse Collctive,是由世界联系起来的集体。我们希望,谨以此文,纪念万千个不同的世界,和在它们之中,生活着的生灵。”——题记
注意:本篇之中,我们默认读者对tulpa和系魂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涉及的系魂相关内容,出于对应tulpa的目的,如无特别说明,均指代创造型系魂。(虽然在一些观点下,系魂的自由度超乎绝大多数人的想象,也不仅限于创造型,甚至不一定是投射体。)
长久以来,在tulpa社区中不时会出现“系魂”以及其他相关词语的内容;tulpa.cn的网站上,仍存两篇主要探讨系魂相关论题的文章;创造交流群的群规中,明确禁止了谈及“候鸟型系魂”。甚至,在早期观点中,“系魂”被认为包含在tulpa的领域中。
无论是历史遗留也好,是主观接受也罢,“系魂”这个概念,仿佛和tulpa如影随形,伴随着tulpa,作为某种形式的配角,走入了社区人们的视野中。
于是,tulpa社区中的人们,便自然对“系魂”产生了不小的兴趣。不少人开始思考自己所认为的“tulpa”,是不是实际上属于“系魂”;或是主动走入系魂社区,想要创造一个系魂;当然,也不乏三不五时地,用“xxx是不是正常的”“我想在创造的时候xxx”等等常见问题,来询问tulpa社区,或者是系魂社区的同好们的人。
我们本想简单地写一篇Q&A作为回应,毕竟这样的问题重复率非常高,而且有些时候回答这些问题让人不胜其扰;直到一天我开始深层次的思考“系魂”背后的意义,才发现在表象背后隐藏着被许多人忽视的问题。于是我选择用一篇随想/杂谈的方式,来聊聊我们对系魂和tulpa的想法。
我们的旅程,从简单的一个词——“系魂认同”开始。1 plura.wiki中对于系魂认同给出的一种定义,确实包含了下文的部分观点。但是由于其缺失了笔者想要强调的部分,笔者认为下文所给出的含义已经和plura.wiki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偏差,而非简单的解释和延拓。与此同时,词典定义的使用率很低,即便仅仅是重申,也是有必要的。
在开始之前,我们有两个问题:“系魂认同”是什么?“系魂认同”从词源上源于何处,它的历史从何为起始点?
第一个问题,相信比较有经验的社区成员都可以回答:“认为自己是原型/认为自己来自于系魂世界”;而第二个问题,则鲜有人知。就连笔者自己,也不知这个词语源于何处。从国外社区的tumblr,soulbond101,kinhost,pluralpedia中,都难寻这个词是引入词语的踪迹;国内社区中系魂最早的一批探索者,笔者并没有联系上,询问了偏早期的系魂社区成员,也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在现阶段,笔者只能将其认为是一个来源已经久远而不可考的词语,被社区所广泛使用。
或许是因为这个词的久远而不可考的现实,或许是已有文章(《从身份认同出发探讨tulpa的背景设定和幻境世界的重要性》https://tulpa.cn/2022/03/10/soulbond_and_wonderland/)中关于“系魂认同”到底是什么,并没有给出一个相对精确的定义,在日常使用中,众人关于这个词的理解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偏差,甚至,因为“系魂认同”本身定义的不完备性,而提出许多让笔者,或是其他人哭笑不得的想法。
面对着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问题2这些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我想让系魂离开系魂世界来幻境里,没问题吗?”“创造系魂的时候每天要对话多久?”“我能让系魂待在系魂世界里和我说话吗,听说这不是很正统?”“在幻境里捡到了个系魂,怎么办?”,我们应该回过头来思考一下,“系魂认同”到底是什么?或者说,“系魂认同”的背后,埋藏着什么和tulpa截然不同的实质差异?
“系魂认同”,显然属于“身份认同”的范畴。因此,让我们先来看看对于“身份认同”这个词,笔者认为比较精辟的解释:身份认同指的是你关于自身、关于族群、关于人类的记忆。(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633094/answer/2821746674)
换言之,“认同”这个词背后包含的,其实是“记忆”,在我们自己的身上,“记忆”是我们所见所感所思等等的经历;而在系魂和tulpa的身上,“记忆”则指的是“exomemory”,也就是“体外记忆3(https://pluralpedia.org/w/Exomemory)在这里,体外指的是我们的物理躯体外。”
因此,笔者需要抛出一个重要的观点:“系魂认同”并不由“我们自己”来决定,而是,以我们的“记忆”来构建。换言之,我们“认为”我们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经历过什么,记得过什么”。而这点在现有的中文文章(《从身份认同出发探讨tulpa的背景设定和幻境世界的重要性》《中文社区对系魂有关问题的若干补充和提醒》)中并没有(至少笔者并没有看到)明确提出,在社区日常交流中也基本没有人提出过类似的观点,而这点,或许正是现今“系魂认同”被某种意义上的“滥用”,以至于中文社区系魂概念混乱的原因之一。
读到这里,可能会有人问:“比方说我们中二或者玩游戏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会认为自己是xxx(角色),同时能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理解“拥有”角色的经历和记忆,那我拥有系魂认同吗?”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引入“身份认同”所包含的一个重要的特性:“认同是一种意向性反应。如果一个人置身于某个文化情境中,不与异文化接触,也就是说是一种完全融入的状态,可能谈不上有认同的需要或冲动,因为他已与认同对象同一。也就是说,认同发生在不同的文化接触、碰撞和相互比较的场域中,是个体(群体)面对另一种异于自身存在的东西时,所产生的一种保持自我同一性的反应。”(https://m.baike.so.com/doc/6185295-6398545.html)
换言之,我们无论多么“中二”,多么融入游戏,我们的物质世界和他人虚构出的“故事”之间,几乎总是拥有一层隔阂——也就是上述的“场域”。从我们(创造者)的视角,现实物理的世界和故事虚构的世界处在不同的场域之中,两者之间的交错并不容易导致认同和认知的混乱。
然而,从系魂的视角,情况就变得有趣起来了。此时故事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场域”被拉到了同层次下(一方是他们生活的世界,另一方是不可否认的物理现实世界),也即此二者有着明确的层级同一性和认同互斥性,因此,“系魂认同”必然存在于他们的身上,用来固化对于自身的认知。
以下,笔者将对上面的红字命题,给出自己的解读。这个解读,需要回到我们上面给出的“系魂认同”的定义下的一个小细节,也就是 标蓝 的部分。
我们已经推知,系魂认同的关键不在“认为”,而在“记忆”,标蓝部分实际上限定了一个人称视角,也就是位处在第一人称的“我/我们”。让我们回过头来仔细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谁,真的是仅仅由我们自己决定的吗?
很遗憾并不完全是这样。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社会角色”的概念:拟剧理论认为,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决定了我们的权利义务和行为方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许;而从结构理论来看,社会角色是在社会互动中被建构出的产物,人的社会属性是最基本的前提,只有在社会当中、关系当中的人才是完整的人。(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5668385/answer/1948736809?utm_psn=1698169603434430464)“社会角色”的概念,点明了一个事实:“我们是谁”,同样是在和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的交联中(而且往往更重要地)被逐步确定。而笔者所摘取的定义中“期许”一词,则暗示了社会角色其本身的先验性——也就是通过来源于过往事件的他人记忆,直接推导出对你应当承担的社会功能的期望,和你的整体人格特质。4笔者在这里不修改原有的系魂认同定义,是因为社会角色理论作用于自身时,同样要经过一层由外界记忆内化为自身认知的过程。最终,社会角色影响个人的效力依然来源于自我记忆本身,也参与构建了身份认同
从以上的推导中我们可以看到,系魂区别于tulpa的最重要因素,正是建立链接的瞬间所携带的大量自我记忆与社会角色信息。相较于相对成熟时记忆信息更像一张白纸的tulpa,创造系魂的过程中的记忆输入量可以被认为是“恐怖”的。与此同时,创造型系魂(即通过写故事等行为“有意”创造出的系魂),相对于原教旨系魂(也就是完全靠系魂链接所建立联系的个体)所携带的的信息量来说,也往往更少。
大量的信息或许能带来更多变复杂的思维和人格,但与此同时,造就了系魂最“独有”的特征——世界绑定。没错,正是因为“土生土长”在他们所生活的“世界”,建立起了独属于自己的身份认同和社会关系网络,他们,已然和那个世界“深度绑定”,对于他们来说,“系魂世界”和“现实世界”没有本质的差别。这便可以推出笔者抛出的命题——在系魂视角下两者的层级同一性和认同互斥性。正是因为两方认同(躯体认同和系魂认同)和两种角色(物理现实身体的社会角色和系魂世界自身的社会角色)之间的冲突和互斥,系魂的“现实适应性”相比于tulpa来的更差也更难以改善。而这,同时也导致系魂和所处世界分离的代价会更加高昂——以至于认同混乱可以成为常态。
在此我们可以总结一下。我们经过以上的论述,得到了两个宝贵的结论。第一点,关于“系魂认同”的明确定义,即“系魂认同,是由系魂本身所携带的主体经历和记忆,以及相关的社会角色等等方面,构建起的一个以系魂自己为第一视角的,决定系魂是谁的身份认同”;第二点,由系魂独属的世界绑定特性出发,“soulbond”(系魂)之所以叫“soulbond”,不仅仅因为其“bond”(链接)的特质,更因为系魂的特性本身,只能接受“bond”的形式,而非随意的“移动”“转换”等行为。
回到系魂(soulbond)的定义,笔者维持原有的主流想法:“持有系魂认同的意识体叫做系魂。”在系魂认同已经更加严格的情况下,广义系魂这一概念的存在已无必要(仅仅是“认为”自己是角色,或者携带不足以构建认同的原型信息的意识体都会直接被划为一般投射体5在此提出投射体,只是为了划分原来系魂和一般投射体的模糊部分,关于更广泛的投射体话题,笔者在此无意深入叙述),因此,关于muse(原有的广义系魂)的定义,笔者偏向维持pp(https://pluralpedia.org/w/Muse)里的观点,并不将其称为“广义系魂”。
由此,文章用4000字左右的篇幅,详细阐述了笔者对于系魂认同,及其衍生话题的个人理解。利用这一套理论已经足以解决前文所提到的关于系魂“各种各样的问题”6这里笔者给出一个补充说明:考虑到故事的极端多变性,可能确实会出现一些与本文观点贴合的并不是很紧密的故事模型,但是从主流的普通故事来说,以上已经足以区分系魂和tulpa,以及解答相关的问题。笔者并不对每一个特定类型的问题作出解答,是因为我们希望各位只用秉持着一个基本模型,用模型的理念演绎出需要的答案就好。。与此同时,本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也走到了结尾。如果您阅读本系列主要是为了搞懂定义和实操方面的一些浅层疑惑,那本文已经足够满足所需,您也可以借此,重新审视一下您之前可能有所疑惑的地方。笔者在之后的文章里,将会更深入地探讨一些在整个系魂和tulpa交叉的领域分布的话题,当然,逻辑能力和发散思维足够强的读者也完全可以在本文的基础上,推知之后部分的问题和答案。
在文章的最后,我们也希望这篇文章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启发新的思考,促进中文系魂和tulpa社区的进一步发展。
——Lalpha&Pathylia
初稿于2023.10.16
定稿于2023.10.26
- 1plura.wiki中对于系魂认同给出的一种定义,确实包含了下文的部分观点。但是由于其缺失了笔者想要强调的部分,笔者认为下文所给出的含义已经和plura.wiki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偏差,而非简单的解释和延拓。与此同时,词典定义的使用率很低,即便仅仅是重申,也是有必要的。
- 2这些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我想让系魂离开系魂世界来幻境里,没问题吗?”“创造系魂的时候每天要对话多久?”“我能让系魂待在系魂世界里和我说话吗,听说这不是很正统?”“在幻境里捡到了个系魂,怎么办?”
- 3(https://pluralpedia.org/w/Exomemory)在这里,体外指的是我们的物理躯体外。
- 4笔者在这里不修改原有的系魂认同定义,是因为社会角色理论作用于自身时,同样要经过一层由外界记忆内化为自身认知的过程。最终,社会角色影响个人的效力依然来源于自我记忆本身,也参与构建了身份认同
- 5在此提出投射体,只是为了划分原来系魂和一般投射体的模糊部分,关于更广泛的投射体话题,笔者在此无意深入叙述
- 6这里笔者给出一个补充说明:考虑到故事的极端多变性,可能确实会出现一些与本文观点贴合的并不是很紧密的故事模型,但是从主流的普通故事来说,以上已经足以区分系魂和tulpa,以及解答相关的问题。笔者并不对每一个特定类型的问题作出解答,是因为我们希望各位只用秉持着一个基本模型,用模型的理念演绎出需要的答案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