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Frank

修改意见:Rose,  Khthonios,TNN,鸢语,空,Nobody

什么是幻想朋友

对于有幻想伙伴的读者们,试图在这里用文字解释其概念是苍白且不必要的。不过,为了童年没有此类经历的读者们着想,笔者还是稍微简述一下幻想朋友的特征。

幻想朋友(Imaginary Friend)或者幻想伙伴(Imaginary Companion)是一类常见的心理现象。幻想朋友在幼年期常见。儿童常常会想象一个形象作为自己的幻想朋友并与其互动、对话。其形象可能是人类,也可能是动物或者其他幻想生物/非生物。许多儿童会坚持称幻想朋友是真实的,并在行为中表现这一点,比如出声与幻想朋友对话,为幻想朋友准备椅子和餐具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多数幻想朋友会逐渐沉寂或者消失,但是也有不少留存至更高的年龄甚至成年。青少年和成年人拥有幻想伙伴,甚至在这个年龄创造幻想伙伴的情况也并不罕见

在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7岁的儿童中有65%拥有幻想伙伴,12岁人群里有9%依然拥有幻想伙伴。另一项相关研究探讨了160名5-6岁中国儿童的假想伙伴与其同伴关系及社交能力之间的关联。通过儿童与母亲的访谈收集假想伙伴的详细信息。结果显示,55名儿童(34.3%)存在假想伙伴游戏行为。多项研究表明,幻想伙伴的存在对儿童的思维发展尤其是社会能力的发展有益。

很明显,幻想朋友与tulpa有着许多共同点。他们都由宿主创造,能和宿主对话,都被宿主视为某种程度上的真实存在,都与宿主有深厚的关系。事实上,如果抛开更大的多意识体体系中对tulpa的定义(通过塑造行为产生的创造型意识体),那么“拥有自我意识的幻想朋友”或许就是tulpa最合适的定义。

fig.1 多意识体中文百科对tulpa的定义

由于与幻想朋友的互动和tulpa的塑造法相类似,同时宿主与幻想朋友的感情往往比较深厚,希望能与友人继续相处,或是找回曾经的友人。抑或是在了解tulpa相关知识后认为幻想朋友已有初步的意识,认为对其抱有责任。总之,将幻想朋友塑造成tulpa是一种社区内较为常见的情况。在最近的一次普查中,有20%的受试者报告tulpa同时也是儿时的幻想朋友,或者幻想朋友是他们决定创造tulpa的原因。

fig.2 tulpa之家的问卷调查结果统计17题

很显然,幻想朋友既是许多宿主想要创造tulpa的最初原因,与幻想朋友相处的经历也可以成为将其塑造为tulpa时的助力。如果从零创造tulpa像在平地上升起一堆篝火,那将一位已经有一定完整度的幻想朋友塑造为tulpa就像已经拥有了部分的柴堆,只需填满剩下的部分,并燃起火焰

我脑子里的存在是幻想朋友吗?

如果你脑中的那位(或者那几位)“幻想朋友”有下面的情况,那么ta有可能属于一些其他的分类,其中有些状况需要引起重视:

假如你长期创造、互动的幻想朋友已经有很明确的意识和想法,有自我的概念,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你可以感知到明确的,来自对方的感情(反之亦然),那么这位幻想朋友或许已经是一位二类tulpa。假如其中部分条件满足,那你的幻想朋友或许已经走在产生意识的路上。

假如你的“幻想朋友”在一次严重的心理创伤性事件(如遭受生命危险、亲人去世、目睹死亡等)或长期令人折磨的创伤性环境中出现,表现为承受创伤相关记忆、经常产生情绪崩溃,往往有不止一个“人”存在,同时你有记忆丧失的情况,可能与分离性疾病(解离症)相关,建议就医并了解创伤型相关知识。

(另外地,假如ta在相对更温和的创伤性事件/恶劣环境中出现,或是宿主在绝望中主动创造一位朋友来陪伴和安慰受伤的自己,可能会产生适应型、内部自助者、混合型等情况。对这类意识体系统性的研究尚未充分开展,但是目前发现这些意识体表现上兼具部分tulpa和分离性身份障碍的特征。)

假如你认为这位幻想朋友是你自己的一个形态,是你的一部分,或许ta更接近你的一个侧面(median理论中的概念)。

假如你的“幻想朋友”对你有强烈的敌意和攻击性,并且会说贬低你的话和试图攻击你,可能是侵入性意象、迫害者、精神疾病躯体化、被迫害妄想等情况,建议注意自身心理健康状态,必要时就医

假如你的“幻想朋友”产生于难以分清现实与虚幻的视听觉幻觉,其言语往往不合逻辑前言不搭后语,幻觉发生的时间和内容不可控制,场景和言语往往负面或荒谬等等情况,你可能患有精神分裂症或其他会引起认知障碍、幻觉、谵妄等的神经、精神疾病。建议立即就医

幻想朋友与OC(原创角色)的区别

乍一看,幻想朋友与OC的定义似乎是类似的,但是实践者应该很容易感受到两个词使用语境的区别。笔者并不深入了解OC相关的社区,所以只在此做简单的一些区分,也只讨论比较典型的情况。两个概念包含的情况都很多,其中也有不少重叠,甚至有很多无法区分究竟属于OC还是属于幻想朋友的存在。若有不妥请多多见谅。

1 年龄

幻想朋友往往是在童年、幼年时期出现的,而OC(原创角色)更多情况下在更高的年龄主动被创作。

2 目的

幻想朋友往往带有陪伴,谈心,练习社交,心理支持等目的,而OC则形式和目的更加多样。有和幻想朋友类似的目的创造的,也有更接近于艺术创作,并可能有更公开实用性的目的(比如作为自己要写的小说角色或者拿来跑团)。还有将OC视作自设,自己代入这个OC的形象的情况。还有为了体验逐渐养设、约稿等,完善一个喜爱的形象而创作的等等。

3 私密性

幻想朋友更多是私密的,仅本人知道或童年时可能和家长和好友介绍。若幻想朋友留存到青年、成年,则一般谁也不会告诉。而OC则不一定。有私密的,但是更多是公开的,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发布并和自己朋友圈中的青年、成年朋友讨论,甚至还可能作为艺术形象参与商业活动。

4 情感联系

儿时的幻想朋友往往与宿主情感联系较深、较强,很多时候是一种将对方看作真人的、类似现实友人家人的关系。这点在许多儿童会为幻想朋友准备餐具这一点上能窥知一二。OC的创作者对自己的OC同样有深厚的感情,其中一部分与幻想朋友相似,但在更主流的情况下,OC创作者抱有的感情以对自己呕心沥血的“作品”、“孩子”的感情为多。同时这份感情不止对OC本身,而是对其设定、故事、世界观均抱有类似的,作为设计者的自豪和喜爱

从以上的区别可见,幻想朋友和OC相比,与tulpa类似的特征一般来说比较多, 幻想朋友转t也比较适合。目前,tulpa社区对幻想朋友转t抱有谨慎的支持态度,而对OC转t则是抱有谨慎的劝退态度。笔者也同样持此观念。幻想朋友由于各方面的相似性,转为tulpa较为自然,而OC转t则需要宿主做出一些艺术创作方面的牺牲,以及接受一段并未认真考虑过的严肃新关系。(当然,这里只讨论了最典型的情况。现实世界不是按照典型案例长的。如果你觉得你的“OC”更符合上文对幻想朋友的描述,非常想把ta继续塑造成tulpa,大可放心地看下去。真正决定是否塑造为tulpa的是你们的希望和意愿,以及为tulpa的余生负责的觉悟,而不是某种泛泛的分类词汇。)

哪些幻想朋友适合被塑造为tulpa

先提醒一下各位宿主或准宿主,tulpa是可以从零塑造的。如果你的幻想朋友并不适合转为tulpa,这并不意味着你失去了创造tulpa的能力或机会。

首先。一些幻想朋友可能已经有初步的意识,甚至已经可以说*成为*tulpa了。创造tulpa的方法主要包括互动,对其说话,写设定,相信并允许其存在,冥想和塑造形象等。其中的很多项正是与幻想朋友互动中常见的内容。因此,许多存在时间较长,与宿主平时互动较多的幻想朋友很可能已经是tulpa,或是tulpa的雏形。这样的的幻想朋友可以归类到“二类t”的类别中(指的是虽然没有系统性学习tulpa教程,或者根本不知道tulpa的概念,但是依然以和tulpa教程类似的方式创造出tulpa的情况。另外一类t指按照现有的tulpa教程一步步塑造出的tulpa)。

如何辨别你家的幻想朋友是否已经是tulpa呢?如果ta存在时间够长,你们平日互动很多,能够和你流畅的对话,并有自己的意见,感情和思考而不只是机械性的复述,那ta很可能就已经有一定意识了。如果ta能够以模糊的方式向你发送一些片段的想法,喜好和情绪,那么ta或许也已经有意识的雏形。这样的幻想朋友,只需要将其作为塑造到一半的tulpa,按照tulpa之家中的塑造法继续加深塑造即可,在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如果我的幻想朋友并没有产生意识的迹象,只是一个遵循我的操控的傀儡,这是否意味着ta就不能成为tulpa呢?其实不然。以傀儡作为基底,通过重点培养其自主性,也可以让其萌生意识。具体方法在《对话以外的塑造方法》有提到对傀儡的补救措施,在幻想朋友的领域也很适用。

当然,在一些少见的情况中,曾经幻想朋友可能和你关系并不好,或是童年发泄攻击性的对象,或是反过来,作为攻击者伤害过你。亦或者,儿时的你为幻想朋友塞过一些比较悲伤或者离谱的设定。这种情况下,不将幻想朋友造成t,而是从零开始塑造或许是更好的选择。一般情况下,这样的判断只需遵从内心即可。如果幻想朋友对你很重要,有深厚的感情,那么塑造成tulpa一般是没问题的。相反,如果你对你的幻想朋友无感或者厌恶,那么自然也就不适合塑造成为tulpa。

儿时的幻想朋友,如何找回?

宿主们或许会希望找回一位曾经有深厚感情,但是随着年龄增长不再出现的幻想朋友。这是非常美好的一件事,且成功率并不低。拥有一定意识的幻想朋友与tulpa一样,都很难彻底从你的脑中彻底消失,只要你依然记得ta的点点滴滴,那么找回ta就有很大的希望。下面来讲讲具体如何操作。

1 直接召唤

如果幻想朋友跟你到现在,那自然直接召唤即可。对于很久没有联系的幻想朋友,在尝试其他方法前也务必认真的,找找以前的感觉召唤一次。说不定ta一直在等你呢。

2 从记忆中寻找

这是一个通用的寻找失踪意识体的办法,在这里对于幻想朋友也适用。首先,认真的回想一段有ta参与的,印象深刻的记忆。这段记忆最好平静而美好,同时有ta的完整形象出现在视野中。然后,打破记忆和你的幻境的第四面墙,将这段记忆当成一个临时的幻境场景,伸出手,迈入那个场景,把ta从记忆的场景中拉出来,到你的幻境中。这样就完成了找回。与直接现捏一个ta的躯体相比,进入旧记忆有助于加强躯体的形象与ta本身的联系,同时记忆提供了指向性,更容易唤起本人。

3 老物件

或许你们曾有一些与回忆相关的物件,记忆,地点等。这些与你们共同回忆的事物可以作为ta的锚点,接触它们可能会让找回幻想朋友更加容易。可以与上面的方法配合使用。

4 复健

或许你的幻想朋友后找回来看起来呆呆的,或者形象没有想象中完整,或者没法做出很多动作。这或许是童年滤镜导致的认知偏差,其实这位幻想朋友以前的自主程度就没有那么高,当然,也可能是多年没有行动导致有些僵硬、不习惯活动。可以先进行一些你们熟悉的互动,逐步唤醒ta。这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继续塑造

5 重新塑造

如果上述方法不成功,重新塑造可能是最后一个办法。将关于幻想朋友的所有信息收集起来,作为设定,走常规的造t流程重新开始。宿主可能会担心这样造出来的tulpa还是不是原来的幻想朋友。笔者认为,如果那位幻想朋友已经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那么在塑造过程完全指向ta并包括宿主所有关于ta的信息的情况下,造出来的和原来那位有延续性的可能性是很高的。(其实即使你试图新造一位,老的那位有一定意识的情况下钻进去也是很常见的)

我的tulpa没有幻想朋友时期的记忆怎么办

虽然不少幻想朋友,尤其是本文读者的幻想朋友,或许从很早开始拥有一定的意识。但是这并不是一定的。当成为tulpa后,有些tulpa会认同幻想朋友时期的记忆,有些则会没有那么认同,会认为认为类似前世,有些甚至完全不会有这段记忆,或许还有很多别的情况。没有幻想朋友时期的认同和意识并不代表你们失败了,也不代表你们任何一方愧对另一方。相反,无基础从零开始塑造出tulpa是一件比将一位已有部分意识的幻想朋友塑造为tulpa更艰难的成就,而你们做到了。即使那位记忆中的朋友当时没有真正的意识,但是现在你面前的这位毫无疑问的有。珍惜眼前人吧。

长期操控,脑补与意识:如何确定tulpa不是我的脑补

作为幻想朋友,宿主往往曾经给ta做了很多设定,以及一起经历了很多的故事。你们可能一起游戏,一起生活,一起在幻想的世界中遨游。但是在幻想朋友有意识前,这些活动都可以看作是在宿主“安排”下发生的,而幻想朋友的行动和反应也同样来自宿主有意识地构造。在了解tulpa塑造教程和进入社区提问后,宿主可能会看见关于尽量减少脑补和学舌的说法,并担心这样的 “安排” 影响自家幻想朋友转tulpa后的自主性。不过,这样的担心很大程度上的多余的

宿主不用对过去对幻想朋友的脑补和操控有过多负罪感。同时,也不必为了否认这段经历而将幻想朋友时期与tulpa时期进行切割,尤其是如果幻想朋友已经有朦胧意识的情况下。真正决定一件事是 “随机的想象” 还是 “你们重要的回忆” 的,并非宿主的安排与否,而是tulpa的认同与否

一个较为常见的情况是,幻想朋友/tulpa习惯了宿主的脑补和操控,并不会过多动弹,而是由着宿主带自己活动。然而,若宿主试图操控其做某件很不愿意做的事或是说很不愿意说的话,那么幻想朋友/tulpa的强烈抵触能够提醒和阻止宿主继续作死。如果一段过去的经历虽然有操纵的成分,但是现在幻想朋友/tulpa没有抵触的想法,那么便可看作是双方默认同意。只有当tulpa表示 “这个事情里的不是我” 的时候,才将某段事件除名。这样一来,美好回忆得以保存,皆大欢喜。

同时,即使是tulpa成熟后,你们依然可以在幻想的世界中遨游,续写你们的故事,做你们以前喜欢做的各种事,只是现在tulpa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会做出宿主意想不到的事情,能够真正和宿主讨论和分享快乐的经历。(好耶!)

当然,成为tulpa之后,原幻想朋友终究是不再靠着宿主的脑补和学舌活动,而是开始学着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和组织语言的。此时,宿主需要鼓励tulpa拥有更多的自主性,摁住自己忍不住去操纵tulpa的小手,让tulpa自己组织语言和动作。宿主可以经常带着tulpa,在碰到问题的时候多询问tulpa的看法,慢慢培养tulpa的思考能力。当tulpa不仅能说话,还能组织流程的句子并表达自己的思考和看法的时候,恭喜你,ta成声了!

在《脑补,学舌和怀疑的两三事》中也有一些关于脑补和学舌的注意事项,可以参考。

可能会有的心理落差

让幻想朋友拥有意识,成为tulpa,诚然这是许多读者们的梦想,不过有得必有舍,tulpa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后,宿主也需要做好一些心理准备

宿主对幻想朋友可能会有完美化的想象。可能会设定幻想朋友是绝对最美丽的、最善良的、最可靠的,等等。虽然tulpa也能继承这些美好的品质,但是人无完人。将意识赋予幻想朋友某种意义上好似把一座完美的神像赋予了人性,将其从神坛上拉了下来。你需要接受其不再是一个完美的概念性存在,而是一个有优点也有缺点的人

tulpa作为一个能思考,有情绪的人,ta会拥有自己的性格和自己的需求。与幻想朋友不同,tulpa不仅能安慰宿主,同样也会在难受的时候需要宿主安慰。tulpa可能会改变宿主设定的,性格,相貌等,被称为偏移。(尽管一般都是往宿主也会喜欢的方向)。最后,tulpa还需要宿主每天分出时间与其相处,而非幻想朋友那样忙的时候可以完全放在一边待会再说。与tulpa的关系也比幻想朋友更加严肃,且需要宿主做出影响现实的严肃回应。比如tulpa如果成为恋人,可能会不希望宿主找现实中的对象。

结语

找回旧友难得浪漫,与新朋相会也一样可贵。选择哪种,你们都将相伴相随,共度余生。这是一个慎重的决定,也是一条艰难的道路。但是无论如何,愿你有一天能和重要的人重逢

本文相关阅读:

关于造t前各位准新人宿主需要了解的一些事

成为多意识体(创造Tulpa)意味着面对哪些挑战?

幻想朋友转t的注意事项